现代科学的未知力---意念生物力的发现
时间:10-06-29 点击:
注: 此篇论文已经刊登在《世界科学》2003年 第2 期, 受《世界科学》版权保护
this paper has been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World Science
1,2蒋维明,1 Sunshine B
1国际NOBLE研究院 2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院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摘要:现代物理学经典理论论述:宇宙只存在四种物理的基本相互作用力:即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除此以外,意念绝对不可能产生新的相互作用或对相互作用施于影响。但是在用针刺通大小周天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青年和儿童能通过意念用手心吸住多种物体,表明有第五种力——意念生物力的客观存在。
重要词:意念生物力、内丹、大小周天。
一.蒋智兰用手心吸物的力从何而来?
在许多青年和儿童能通过意念用手心吸住多种物体的实验中,蒋智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她从6岁开始到16岁用手心或足心吸住多种物体不落地的特异吸力,历时10年不消失。不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重复实验。
蒋智兰用手心吸物的操作程序是,首先快速停止思想活动进入精神宁静境界,这时在她的大脑内前额两眉中间,中医名印堂穴深处,便出现一个如豌豆大,光芒四射的兰色光团。光团可听从蒋智兰意念的指令从印堂穴沿鼻骨正中线下行、至咽喉天突穴,此兰色光团中医名元神;内丹派炼丹家名内丹或金丹。如果要两手心吸物,可指令其一分为二,平胸部锁骨至肩臂端,沿臂内侧肺经路线到手心劳宫穴。如想右手心吸物,内丹便直接从天突穴沿胸部销骨到右手肩臂端,沿肺经路线到右手心劳宫穴,时间大约30秒。内丹到手心后不断旋转30秒。此时蒋智兰将手心接触的物体便可牢牢吸住。有的较轻物体能吸住数分钟时间,同时摇动双手物体都不落地。
蒋智兰用手心吸住物体的能力在其它儿童身上也可以用针刺的方法开发出来,如图八,廖薇,女,11岁,1994年12月10日,用双手心吸住塑料球各重10克不落地。
二、开发意念生物力的源泉和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记载着古人探索生命奥密,养生长寿的各种养生法。如《黄帝内经》记载着上古真人、中古至人、圣人、贤人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道家养生法,出土文物,据考证为周安王386年镌刻而成的《行气玉佩铭》铭文:记载气通任督两脉小周天的养生方法;明代名医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记载:通过意守踝跟可气通奇经八脉大周天的炼养方法。东汉魏伯阳着《参同契》记载经严格程序人可修炼出内丹或金丹。[1-3]
《黄帝内经》早已提出大脑的特殊作用说:“头者精明之府”。明代世界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据此创立了(脑为元神之府)的学说:李氏认为脑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源泉。气功无论何种流派都是对大脑元神的开发,蒋智兰用手心吸物离不开大脑元神发挥的作用。这种意念生物力的现象证明元神是可以开发应用并对物理效应产生影响的。
我们发现:用发掘出的针法:“烧山火”、“透天凉”、“气至病所”可打通人体大小周天,使真气在大小周天内运动。在这基础上,只要针通大小周天,然后用意念调用天空中日、月、北斗星之能来激发,内丹便可快速开发出来。[4,5]
应强调指出的是:针刺通大小周天不是现在中外针刺医师使用的捻转补泄法,提插补泄法、平补平泄法,必需是我们发掘出的烧山火、透天凉、气至病所三种针法,方可成功。蒋智兰六岁时正是用烧山火、透天凉、气至病所针法快速打通大小周天和开发出内丹,而具有此意念生物力功能。以后坚持用我们创建的内丹修炼法炼习,所以能够保持手心吸物的功能十年不衰。
三.结 语:
在用针刺通人体大小周天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青少年和儿童能通过意念用手心吸住多种材料的物体,表明有第五种力——意念生物力存在。
参 考 文 献
[1]《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为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时期。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医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
[2] 《行气玉佩铭》,出土文物,周安王 386 年。
[3]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
[4] 魏 伯 阳,《 周 易 参 同 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
[5] 蒋维明,中医科学精髓《黄帝内经》治神针法针经专论,J. WORLD SCIENCE 1, 82-95 (2003).
[6] Sunshine B, Y. H. Wang and W. M. Jiang, Qi, Rui Dan and Self-excitation, J. WORLD SCIENCE 1, 197-212 (2003).
上一篇:《黄帝内经》导引行气指针、意针再论
下一篇:再论中医的杀手锏——治元神针法 |